食养方舟

首页 传统养生 惊!经期可以吃龙眼吗?原来这样吃效果翻倍,很多人都不知道!

惊!经期可以吃龙眼吗?原来这样吃效果翻倍,很多人都不知道!

4416 阅读 3 评论 传统养生

"惊!经期可以吃龙眼吗?原来这样吃效果翻倍,很多人都不知道!"

哎呀,你说这事儿啊,我前几天刷手机的时候,刚好看到有人在讨论经期能不能吃龙眼。说实话,一开始我也觉得挺纳闷的,龙眼这东西平时吃着甜甜的,怎么还跟经期扯上关系了?后来问了几个懂中医的朋友,又查了些资料,才发现里头还真有点门道。

咱们先说说龙眼本身吧。龙眼又叫桂圆,在中医里算是挺常见的一味药材,性温味甘,归心脾经。老话说它“补心脾,益气血”,对那些平时总觉得乏力、脸色发白的人特别合适。我有个表姐就是这样,每到经期那几天就蔫蔫的,后来试着在经期前后吃点龙眼干,她说确实感觉没那么疲惫了。

不过啊,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。我记得有个同事上个月经期吃了大半斤新鲜龙眼,结果第二天就上火,嘴里起泡,肚子还胀得难受。后来中医大夫说她本来就是湿热体质,经期又容易阴虚火旺,这么吃可不就火上浇油了嘛。所以你看,同样吃龙眼,不同体质的人反应完全不一样。

要说怎么吃效果更好,我倒是听说过几个老辈人传下来的法子。比如把龙眼肉和红枣一起煮水喝,或者跟枸杞、鸡蛋一起炖甜汤。隔壁王阿姨说她闺女每次经期都这么吃,现在痛经的毛病改善了不少。但要注意的是,这些方子都偏温补,要是你正赶上经量特别多的日子,或者本身就是热性体质,那可得悠着点儿。

相关文章

湿气重肚子大怎么排湿减肥?这招太绝了,轻松甩掉大肚腩!

湿气重肚子大怎么排湿减肥?这招太绝了,轻松甩掉大肚腩!

你是不是也总觉得肚子圆鼓鼓的,怎么减都减不下去?这可能不是胖,而是湿气在捣乱!我之前也是这样,后来发现排湿才是关键。今天跟你分享几个亲测有效的方法,比如喝红豆薏米粥、坚持快走运动,帮你轻松甩掉大肚腩,整个人都变清爽~快来试试吧!

9 6 2025-10-23
解决肚子胀气最快方法?这招让你瞬间轻松,太惊喜了!

解决肚子胀气最快方法?这招让你瞬间轻松,太惊喜了!

朋友,你也有过肚子胀得像气球的时候吧?我跟你分享个超管用的妙招——坐着就能做的腹部按摩法!顺时针逆时针各揉36圈,跟着肠胃蠕动打几个嗝就舒坦了。我试过喝热水吃消食片都不如这招灵,现在每次吃撑就靠它救急,连老中医都夸这法子能疏通三焦经呢~

8 9 2025-10-22
孕妇梦见苹果?这5个惊喜预示让你迫不及待想了解!

孕妇梦见苹果?这5个惊喜预示让你迫不及待想了解!

姐妹们聊到孕期做梦可有意思了!听说梦见红苹果可能暗藏平安喜乐的好兆头?这篇和你分享老一辈常说的胎梦解读,比如苹果谐音“平安”、象征智慧,还和妈妈们的期待心情有关。当然啦,这些只是民间说法,图个开心就好,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迎接宝宝哦~

11 10 2025-10-21
月经期可以喝红茶吗?这杯茶喝对了竟能缓解不适,喝错了却会加重痛经!

月经期可以喝红茶吗?这杯茶喝对了竟能缓解不适,喝错了却会加重痛经!

姐妹们,经期到底能不能喝红茶?原来这事儿真得看体质!像咱们这种手脚冰凉、怕冷的姐妹,喝点温润的红茶反而能暖身缓解疼痛;但如果你是内火旺、容易痛经的类型,红茶里的咖啡因可能会让肚子更疼。快来看看你适合哪杯茶~

9 8 2025-10-20
经期能泡脚吗?泡对了竟有这些惊喜好处,现在知道还不晚!

经期能泡脚吗?泡对了竟有这些惊喜好处,现在知道还不晚!

姐妹们,你们是不是也纠结经期到底能不能泡脚?其实用对方法泡脚超舒服的!温水泡脚能缓解痛经、改善手脚冰凉,连暗色血块都变少了呢。不过要注意避开经量高峰期,水温别太烫,加点生姜或艾叶效果更好。快来了解怎么泡脚最养生吧~

13 4 2025-10-20
敲带脉减肥的正确方法?瘦腰效果太惊喜,再不做就亏大了!

敲带脉减肥的正确方法?瘦腰效果太惊喜,再不做就亏大了!

最近总刷到敲带脉瘦腰的视频吧?我也好奇研究了一下。其实就是用空拳轻轻敲打腰两侧,促进循环消水肿。朋友试了一个月,说穿裤子感觉松快了,体重倒没咋变,但腰腹没那么胀了。这事儿没那么神奇,但对付水肿型胖腰可能真有点用,咱一起聊聊怎么敲才正确!

14 3 2025-10-20

评论 (3)

黄彦赫的头像

黄彦赫

2025-10-08 02:41

看完恍然大悟!原来龙眼要搭配红枣和生姜煮水喝才能缓解经期不适,明天就试试这个养生茶配方,期待效果~

张欣茹的头像

张欣茹

2025-08-19 16:11

实测有效!按照文中的食用量建议(每天10颗以内),经期第三天开始连着吃了三天龙眼,确实缓解了腹痛,而且睡眠质量变好了,没想到传统食疗这么管用。

远山如黛的头像

远山如黛

2025-08-11 21:59

文章说体质燥热的女性经期吃龙眼会上火,但具体怎么判断体质类型却没讲清楚,建议补充更具体的自测方法,比如舌苔颜色或日常症状参照。